成語解釋:
長安,今陜西西安,漢唐時國都。日近長安遠的意思是指南朝宋文帝求賢不得的慨嘆。后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yè)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之意。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貑栔舜鹪唬骸战??!?
成語來源:
這個故事源于晉明帝司馬紹幼時的一段趣事。明帝的父親元帝司馬睿沒有兒子,當(dāng)時明帝還在襁褓之中,因為明帝生母荀氏身份低微,明帝就被秘密地養(yǎng)在宮中。后來元帝終于有了兒子,卻是個白癡,當(dāng)時稱為“鈍子”。為傳宗接代,元帝還是想立明帝為太子,但還沒有拿定主意。他很想從明帝言談舉止中,看出點究竟來,于是發(fā)生了上述這段故事。
引申意義:
這個成語通常被用來形容雖然目的地看似近在咫尺,但實際上卻遙不可及的情況。它反映了人們對于目標(biāo)或理想的渴望與追求,以及面對現(xiàn)實困境時的無奈和感慨。
比喻意義:
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功名事業(yè)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之意。
近義詞:
可望而不可及、功敗垂成、功虧一簣
反義詞:
手到擒來、唾手可得、觸手可及
成語辨析:
“日近長安遠”和“可望而不可及”都表示實際達不到理想或目標(biāo)。但“日近長安遠”多指有向往帝都而不能到達的意思;“可望而不可及”指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xiàn)而實際難以實現(xiàn),“及”也可作“即”。
文化內(nèi)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對于都城長安的向往和對于功名事業(yè)的追求。它告誡人們,在追求目標(biāo)和理想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努力,還要面對現(xiàn)實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心態(tài)。同時,這個成語也蘊含著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即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jīng)歷種種磨難和考驗,才能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目標(biāo)。
故事:
西晉永嘉年間,西晉王朝經(jīng)歷了八王之亂以后,政治局勢十分險惡。內(nèi)部王如、杜弢領(lǐng)導(dǎo)的流民起義先后爆發(fā),外部北漢的匈奴貴族劉淵經(jīng)常出兵侵?jǐn)_,西晉統(tǒng)治已岌岌可危。
這時,瑯琊王司馬睿被晉懷帝任命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不久,他又出鎮(zhèn)建鄴(今南京市),被加封為鎮(zhèn)東大將軍,成為江南地區(qū)的最高軍政長官。
司馬睿有個兒子名叫司馬紹,十分聰明,司馬睿很喜歡他。這年,司馬紹剛八歲,司馬睿正抱著兒子在戲耍,有人從長安來到建鄴,司馬睿關(guān)切地問:
“你從長安來,可知道京城一帶情況怎么樣?”
“情況不太好,匈奴兵經(jīng)常前來侵?jǐn)_,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再這樣下去,可能就要亡國了!”
司馬睿聽了,不由潸然淚下。司馬紹見了,問:“爸爸,你為什么哭了?”
“唉?大人的事,國家的事,說了你也不會懂的,你還小呢!”司馬睿說。
“我八歲了,怎么會不懂!我都懂的!”司馬紹說。
司馬睿聽了,便說:“那好!我問你,你認(rèn)為長安離我們遠呢,還是太陽離我們遠?”
司馬紹想也不想,馬上回答說:“當(dāng)然是太陽遠啰。只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過有人從太陽那兒來的,顯然是長安近,太陽遠。”
司馬睿見兒子思路敏捷,回答得很有道理,很為自己的兒子聰明而高興。第二天,司馬睿設(shè)宴宴請手下的屬僚,席間,他說起昨天兒子的答話如何聰穎,不由十分得意。他的屬僚也紛紛恭維。司馬睿又問兒子說:
“你對大家說說,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離我們遠?”
司馬紹馬上說:“長安遠,太陽近?!?br/> 司馬睿不由十分尷尬,問:“你今天說的怎么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
司馬紹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們抬頭就能看見太陽,卻望不見長安,難道不是太陽近,長安遠嗎?”
在座的人聽了,個個驚奇不已。紛紛稱贊他回答得好,司馬睿當(dāng)然也十分高興。
過了一些年,西晉被北漢所滅。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成了晉元帝。他立司馬紹為太子。晉元帝死后,司馬紹接位,便是晉明帝。晉明帝長大后很有文才武略,可惜只做了三年多皇帝就死了,死時年僅二十七歲。
后來,“日近長安遠”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達。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實現(xiàn)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