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五馬分尸,中國古代的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指將人的四肢和頭部分別用繩子綁在五匹馬上,然后驅動馬匹向不同方向奔跑,以撕裂人的身體。成語中用來比喻極度殘忍的懲罰或者事物被極端分裂、破碎的狀態(tài)。
成語出處:
這個成語的出處并不十分明確,因為它描述的是一種古代的刑罰方式,可能在多個歷史文獻中有所記載。但具體到哪一部文獻作為這個成語的最初來源,則較難確定。古代的一些史書、法典或文學作品中可能提及了這種刑罰。
引申意義:
除了字面意義上描述的一種刑罰方式外,五馬分尸在引申意義上常用來形容某事物被徹底分裂、摧毀或某個人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它傳達了一種極端、殘酷和不可挽回的意味。
比喻意義:
作為比喻,五馬分尸常用來形容事物被徹底分裂或摧毀的狀態(tài),比如一個團體或組織因內部矛盾而分崩離析,或者一個計劃、方案被完全否決、廢棄。
近義詞:
千刀萬剮、身首異處、粉身碎骨等,都表示極端的懲罰或毀滅。
反義詞:
完好無損、安然無恙、毫發(fā)無損等,表示事物保持完整、未受損害的狀態(tài)。
成語辨析:
五馬分尸與“千刀萬剮”都形容極其殘酷的刑罰,但五馬分尸更側重于描述身體被撕裂的過程,而“千刀萬剮”則更多地強調受刑者遭受的刀割之多。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主張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他在秦國兩次變法,使秦國成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
商鞅治理秦國,公正無私,懲罰違法者不避強宗大族,獎賞有功者不偏袒親屬近臣,法紀涉及太子,連太子的老師也要受刑。但是,商鞅執(zhí)法過于苛刻嚴酷,只是用強制手段迫使群臣百姓服從而已,制定了許多酷刑,動輒連坐,株連九族。
信任商鞅的秦孝公死后,惠王繼位。有人對惠王說:“大臣聲望過重,將危及國家,左右輔佐的人員過分親近,將危及君王自身。如今,連秦國的婦女兒童都在談論商君的法令,卻沒有人談論您大王法令的。這是商君反臣為主,有謀反的罪名啊!”惠王聽信了讒言,對商鞅施用了車裂的酷刑,用五匹馬分別拴住人的四肢和頭,然后驅馬,撕裂人的肢體。商鞅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沒料到自己會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
成語“五馬分尸”,比喻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很零碎。
文化內涵與智慧:
五馬分尸作為一種殘酷的刑罰,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于某些嚴重罪行的極端懲罰態(tài)度。從文化角度來看,它揭示了古代法律制度的嚴酷性和對于刑罰的重視。然而,這種刑罰方式也體現(xiàn)了對于人性的漠視和對于生命的輕視,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被廢除。從智慧的角度來看,這個成語提醒我們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權,避免使用過于殘酷和不人道的手段來對待他人。同時,它也警示我們要珍惜事物的完整性,避免因為內部矛盾或外部壓力而導致事物的分裂和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