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成語故事 > 正文

一發(fā)千鈞
成語故事

一發(fā)千鈞11.jpg

解釋:

        發(fā):頭發(fā);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像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fā)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出處: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fā)引千鈞。”

來源:

        這個成語的來源與古代的文獻和歷史背景有關?!稘h書·枚乘傳》中的描述,用一縷細線懸掛千鈞重物,形象地表達了形勢的極端危險。而唐代韓愈在他的書信中,進一步用“一發(fā)引千鈞”來形容危機的緊迫性,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引申意義:

        除了直接描述物理上的懸掛重物外,“一發(fā)千鈞”更多地被用來形容形勢的危急、任務的艱巨或責任的重大。它強調在關鍵時刻,一點小小的變化或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比喻意義:

        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急或任務極其艱巨,就像一根頭發(fā)懸掛著千鈞重物一樣,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

近義詞:

        千鈞一發(fā)、危在旦夕、岌岌可危等,都表示形勢非常危急。

反義詞:

        安然無恙、穩(wěn)如泰山、高枕無憂等,表示情況安全穩(wěn)定,沒有危險。

辨析:

        “一發(fā)千鈞”和“千鈞一發(fā)”意思相近,都形容形勢極端危急。但在使用上,“一發(fā)千鈞”更強調形勢的緊迫性和危險性,而“千鈞一發(fā)”則更多地用來形容事情到了極其危急的關頭。

文化內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對于危機管理的深刻認識。它告誡人們,在關鍵時刻要保持冷靜和清醒,因為一點點的疏忽或失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同時,它也提醒人們要勇于承擔責任,因為在危急時刻,能夠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這種對于危機和責任的深刻認識,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發(fā)千鈞1.jpg

成語故事:

        枚乘是西漢時的辭賦家。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分封了很多同姓諸侯王,他的侄子劉濞被封在吳地為吳王。
        漢高祖死后,漢景帝即位,重用主張削弱藩王勢力的晁錯。吳王劉濞聯(lián)合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陰謀發(fā)動叛亂。
        這時,枚乘正在劉濞手下?lián)卫芍兄殹K弥獎㈠A謀叛亂的消息后,就寫了一篇《諫吳王書》,勸諫劉濞不要發(fā)動叛亂,以免自取滅亡。
        在《諫吳王書》中,枚乘對吳王進行勸阻。由于當時吳王的反叛計劃還沒公開,枚乘只能用比喻的方法暗示吳王。他寫道:
        “現(xiàn)在的形勢十分危急。就像在一根很細的頭發(fā)絲上懸掛著千鈞(一鈞為30斤,千鈞為3萬斤)的重物一樣,真是太危險了。如今,國家處于存亡的緊急關頭,如果您能聽從忠臣的勸諫,那么國家幸甚。”
        然而,劉濞一意孤行,不久就發(fā)動了叛亂。枚乘見劉濞不聽自己的勸諫,便投奔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那兒去,接著又寫了一篇《再諫吳王書》,但劉濞仍然不聽。
        漢景帝得知吳楚七國發(fā)生叛亂,派大將周亞夫率軍平叛,很快將叛亂平息。七個諸侯王全都被殺或自殺。
        后來,“一發(fā)千鈞”這一成語,用來比喻極其危險或形勢十分危急。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說明: 本文檔由創(chuàng)作者上傳發(fā)布,版權歸屬創(chuàng)作者。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點擊申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