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正文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    ā ěr bā ní yà

歐洲南部國家。位于巴爾干半島西南部,西瀕亞得里亞海和奧特朗托海峽,陸鄰南斯拉夫、馬其頓希臘。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人口340萬(1995年),97%是阿爾巴尼亞人,余為希臘人等。通用阿爾巴尼亞語。首都地拉那。全境四分之三地區(qū)是山地和丘陵,地勢東高西低。東部邊境的科拉比山(Korab)海拔2 764米,是全國最高峰。西部沿海平原寬僅20~30公里。大部屬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山區(qū)屬大陸性氣候。河流短小,有德林河、塞曼河(Seman)等,富水力。森林覆蓋率45%。蘊藏鉻、銅、鎳鐵、石油、煤、天然瀝青等礦。公元前2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4世紀末起先后被東羅馬帝國和斯拉夫人占領。1415年起受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達45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告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奧匈、意、法軍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先后被意、德法西斯侵占。1944年獲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76年12月改稱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91年4月26日改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工業(yè)主要有采礦、電力、煉油、有色冶金、機械制造、紡織等。農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產小麥、玉米、甜菜、煙草等,沿海地區(qū)盛產油橄欖和柑橘。出口石油產品、瀝青、鉻礦石、煙草、水果等,進口以工業(yè)原料、設備、農業(yè)機械、部分日用消費品等為主。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