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普 > 列表 > 正文

科普人物|王憬琪:堅持做好科普的“分內之事”
2024-10-18

王憬琪,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簡稱清華合肥院)安全文化教育研究發(fā)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教育學碩士。自參加工作以來,她立足崗位,積極開展針對不同災種、場景、受眾的安全教育理論研究與科普實踐工作,并獲安徽省首批科學傳播專業(yè)中級職稱、合肥市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

從象牙塔到工作崗位,王憬琪腳踏實地、愛崗敬業(yè),在科普教育領域奮力奔跑,孜孜以求,把熱愛和汗水拋灑在科普教育工作上,雖然在公共安全科普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王憬琪看來,自己只是在堅持做好熱愛的“分內之事”。

潛心研究創(chuàng)作 為科普事業(yè)奠基

安全科普教育是最好的防災減災手段,同時也是一門大學問。為了將這門大學問更精準地傳遞給各類人群,王憬琪以主要人員身份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公共安全實體科普展示研究》、安徽省重點研發(fā)計劃《安全文化與應急科普交互式技術裝備研發(fā)與應用示范》等課題,深入學習調研海外發(fā)達國家安全教育開展現(xiàn)狀、安全意識水平評價體系、安全主題場館建設運營經驗與管理體制等,為相關科普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借鑒。

在王憬琪看來,“科普”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翱啤笔腔疽螅WC基本的科學嚴謹性,向公眾傳達正確的安全知識;“普”是用戶下沉,要把科學“請下神壇”,把晦澀的知識轉化為公眾易于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內容。

作為清華合肥院科普團隊的一員,王憬琪積極推動公共安全領域科研成果的科普轉化工作,參與沉浸式安全科技知識傳播、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fā),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未來,王憬琪與清華合肥院科普團隊將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科普轉化工作,探索科普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的有效途徑,適應新形勢,拓展新方式,抓好原創(chuàng)內容生產,把握互聯(lián)網時代傳播規(guī)律,輸出更優(yōu)質、更符合市場需要的科普內容。

打造活動品牌 提升科普宣教能力

依托清華合肥院安全文化體驗館,王憬琪與她所在的團隊累計開展各類展教活動,創(chuàng)新性打造了“清華合肥院安全科普夏令營”“‘科技讓城市更安全’主題研學營”等品牌活動,將安全元素與科普課程、科學實驗、實地踏勘、密室逃脫、動手制作等實踐體驗項目充分結合,摒棄單向的知識傳授模式,創(chuàng)設沉浸式的情境,充分考慮場館自身特色及公眾興趣點,捕捉社會熱點問題,增強科普教育活動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幫助受眾在寓教于樂中習得安全知識與技能。

為青少年提供專業(yè)、有趣的安全教育活動服務,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她負責組織申報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合肥市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均獲授牌,為進一步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發(fā)展互聯(lián)網傳播 延伸科普宣傳觸角

基于科學、系統(tǒng)和完備的知識體系,王憬琪與她所在的團隊把握互聯(lián)網時代傳播規(guī)律,線上線下相結合,探索多樣化的知識傳播形式。

王憬琪及其團隊真人出鏡創(chuàng)作科普短視頻、圖文作品,安全主題文創(chuàng)衍生品。參與打造移動式安全文化科普展,走進校園、社區(qū)等場所,推動優(yōu)質科普資源向場館外部延伸,擴大科普受眾的覆蓋面。搭建新媒體宣傳矩陣,統(tǒng)籌運營科普中國科普號、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積極借助“互聯(lián)網+”科普宣傳渠道,以主講老師身份參與央視第一動畫樂園安全教育主題直播、合肥市科普大講堂云講堂、5·12防災減災線上科普課堂活動等,累計帶領10萬名網友“云端”探館……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成績對于王憬琪而言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而夢想是驅動她前進的最大動力。她說:“合肥是一座科創(chuàng)名城,為科普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生長的沃土,這里有我追逐的未來,我希望能為推動科普事業(yè)發(fā)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p>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