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
府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置。治東湖(今宜昌市)。轄今湖北宜昌、長陽、五峰、鶴峰、巴東、秭歸、興山等市縣地。1912年廢。
市名。在湖北省西部、長江沿岸、西陵峽口。焦枝鐵路自鴉雀嶺有支線通此。為長江上游航運的交通要沖。轄西陵、伍家崗、點軍、猇亭四區(qū)及當陽、枝城、枝江三市和宜昌、遠安、興山、秭歸四縣,五峰、長陽二土家族自治縣。明為夷陵州治,清為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qū)及近郊設市。人口399萬(市轄區(qū)58.2萬,1996年)。有鋼鐵、機械、化學、輕工、建筑材料等工業(yè)。建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和長江公路大橋。名勝古跡有天然塔、
三游洞、石門洞。
縣名。在湖北省宜昌市北部、長江沿岸。焦枝鐵路通達境內??h人民政府駐小溪塔鎮(zhèn)。漢置夷陵縣,明入夷陵州。清置東湖縣,1912年改宜昌縣。農產以稻、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并盛產茶葉、柑橘。藥材資源豐富,特產金頭蜈蚣。富藏磷礦。工業(yè)有電力、煤炭、化肥、機械等??h西三斗坪建有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名勝古跡有西陵峽、南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