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
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 1871—1919)。德國女革命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生于波蘭猶太資產階級家庭。1893年參加創(chuàng)立波蘭社會民主黨。后移居德國,參加德國工人運動。俄國一九〇五年革命爆發(fā)后,回波蘭參加反沙俄的斗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反戰(zhàn)活動,曾多次被捕。在獄中以“尤尼烏斯”的筆名,撰寫《社會民主黨的危機》。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fā)后出獄,旋投身戰(zhàn)斗。先后參與建立*斯巴達克聯(lián)盟和德國共產黨。1919年1月15日,與卡爾·李卜克內西等人同被殺害。另著有《社會改良還是社會革命?》等。
盧森堡(Luxembourg)。全稱盧森堡大公國(Grand-Duch de Luxembourg)。歐洲西部內陸國,同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為鄰。面積2 586平方公里。人口40.1萬(1994年),主要是盧森堡人,外籍人約占四分之一。97%信天主教。法語和德語為官方語言。首都盧森堡。北部屬阿登高地,多森林;南部為丘陵。氣候溫和。鐵礦較豐富。1347年成為大公國。15—18世紀,先后被西班牙、法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統(tǒng)治。1839年獨立。1867年歐洲各國公認它為永久中立國。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都被德國侵占,1945年恢復獨立。1948年放棄中立政策。君主立憲國。鋼鐵工業(yè)發(fā)達,產值占制造業(yè)總值30%(1990年),產品90%供出口?;瘜W、橡膠和塑料亦較重要,還有金屬、機械、造紙、印刷、食品等部門。農產有小麥、大麥、馬鈴薯、葡萄等。多牧場和果園。乳制品與果品亦有輸出。進口煤、焦煤、石油制品、鐵礦石和糧食等。風景秀麗,多古跡,旅游業(yè)發(fā)達。
盧森堡(Luxembourg)。盧森堡大公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摩澤爾盆地阿爾澤特河(Alzette)左岸。人口7.6萬(1991年)。始建于公元963年。鐵路通德、法、比三國。歐洲商業(yè)、金融中心之一。有鋼鐵、化學、機器制造、食品等工業(yè)。有15世紀的大公宮殿和1618年修建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