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誰手 lù sǐ shéi shǒu
原比喻不知政權(quán)會落在誰的手里。 現(xiàn)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詳細(xì)解釋
1. 【解釋】:原比喻不知政權(quán)會落在誰的手里?,F(xiàn)在也泛指在競賽中不知誰會取得最后的勝利。
2. 【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下》:“朕若逢高皇,當(dāng)北面而事之,與韓、彭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dāng)并驅(qū)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3. 【示例】:古人把爭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穩(wěn)據(jù)中原,才能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4.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用于比賽
例句
這次乒乓球賽,能手很多,不知~。
成語故事
東晉時代,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設(shè)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lǐng)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王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石勒聽后笑著說:“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過分了。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后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fù)。
近反義詞
近義詞 | 決一雌雄 明爭暗斗 龍爭虎斗 逐鹿中原 |
反義詞 | 和平共處 和衷共濟(jì) |
成語接龍
鹿死誰手 手下留情 情不可卻 卻之不恭 恭而有禮 禮為情貌 貌似強(qiáng)大 大中至正 正中下懷 懷丸操彈 彈絲品竹 竹報平安 安不忘危 危于累卵 卵與石斗 斗麗爭妍 妍姿艷質(zhì) 質(zhì)傴影曲 曲不離口 口不二價 價值連城 城下之盟 盟山誓海 海不揚(yáng)波 波光鱗鱗 鱗次櫛比 比眾不同 同休共戚 戚戚具爾 爾汝之交 交口同聲 聲東擊西 西臺痛哭 哭喪著臉 臉無人色 色絲虀臼 臼頭深目 目下十行 行不從徑 徑一周三 三三兩兩 兩世為人 人一己百 百萬雄兵 兵不厭權(quán) 權(quán)傾中外 外剛內(nèi)柔 柔聲下氣 氣義相投 投井下石 石人石馬 馬上功成 成一家言 言三語四 四不拗六 六親不和 和光同塵 塵垢秕糠 糠秕在前 前仆后繼 繼古開今 今夕何夕 夕寐宵興 興云致雨 雨絲風(fēng)片 片云遮頂 頂名冒姓 姓甚名誰 誰是誰非 非親非故 故人之意 意義深長 長久之計 計上心頭 頭一無二 二三其德 德厚流光 光前啟后 后不僭先 先人后己
國語辭典
注音 ㄌㄨˋ ㄙˇ ㄕㄨㄟˊ ㄕㄡˇ 拼音 lù sǐ shuí shǒu鹿,古代狩獵的主要目標(biāo),比喻政權(quán)。鹿死誰手比喻共爭帝位或一物,不知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 《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脫遇光武,當(dāng)並驅(qū)中原,未知鹿死誰手?!?br> ? 《幼學(xué)瓊林.卷四.鳥獸類》:「勝負(fù)未分,不知鹿死誰手?!?/span>
參見: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