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 hóng jīn jūn
南宋初年北方抗金義軍,因以紅巾為標志而得名。太行山南段澤、潞一帶的義軍,在建炎元年(1127年)即已建立,曾攻擊金國左副元帥粘罕的大寨。后來河北、淮北地區(qū)也有紅巾軍,實際上成為當時民間義軍的通稱。
元末農民利用白蓮教組成的起義軍。以紅巾包頭和紅旗為號,故名。當時亦稱紅軍或香軍。起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主要有四支:(1)劉福通部,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勢力曾遍及黃河流域及西北、東北各地。(2)郭子興部,在江淮地區(qū)發(fā)展。子興死后,所部主要由朱元璋統(tǒng)率。至正十五年夏攻克集慶(今江蘇南京)后,元璋所部改用黃旗,但在韓林兒被溺死前,名義上建制未改。(3)徐壽輝部,在長江中上游發(fā)展。陳友諒和明玉珍原來都是他的部下。(4)王權(布王三)和孟海馬部,在襄陽起義。王權向北發(fā)展,稱北鎖紅軍;孟海馬向南發(fā)展,稱南鎖紅軍。
參見:紅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