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正文

惰民

惰民    duò mín
1.不務(wù)正業(yè)的游民。
2.元明時浙江境內(nèi)受歧視的一部分民戶。也稱"墮民"。元滅宋后,將俘虜和罪犯集中于紹興等地,稱之為"怯憐戶",在紹興也叫"樂戶",后稱"惰民"。明編戶籍,統(tǒng)列之為"丐戶",世充婚喪喜慶等賤役,不許與平民通婚和應(yīng)科舉?;蛟凰螌⒔构猸懧什拷到?,金軍北退后,宋貶其部為"惰民"。此外尚有明初設(shè)置之說,其成員傳系張士誠﹑方國珍的部屬。惰民直至清雍正時始改變其戶籍,和平民同列。參閱《通志.食貨五》﹑清顧炎武《日知錄.降臣》﹑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

國語辭典

注音 ㄉㄨㄛˋ ㄇㄧㄣˊ  拼音 duò mín
相傳為宋代罪俘的後裔,散居在蘇浙兩省,不得為官吏及與良民通婚。民國成立,才完全恢復(fù)其平等地位?;蚍Q為「惰貧」、「墮民」、「丐戶」、「怯憐戶」。

掃描版:「惰民」在《漢語大詞典》第10257頁 第7卷 655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wù)立即開通 >

「惰民」開頭的詞語:

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