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光通訊 > 正文

葉培大

葉培大,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先后為恢復新中國的無線電廣播事業(yè)、開展微波通信和光纖通信專業(y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八六三”計劃中通信高技術研究課題的立項論證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培大

葉培大,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先后為恢復新中國的無線電廣播事業(yè)、開展微波通信和光纖通信專業(yè)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八六三”計劃中通信高技術研究課題的立項論證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錄

個人履歷
身世背景
人生經歷
教學思想
對廣播事業(yè)的貢獻
熱心于學術交流
主要論著
奠基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前行者

個人履歷

  葉培大  中科院院士 葉培大
,號天一,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科學家。   
1915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38年畢業(yè)于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1950)(由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yè)大學)合并組成);曾任北洋大學電機系教授,天津大學電信系系主任,北京郵電學院院長、名譽院長;現(xiàn)任北京郵電大學名譽校長;他是我國光通信及微波通信領域的先驅者,為推動我國微波技術和光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多項成果獲部委級以上獎及“七五”科技攻關一等獎。   
2011年1月16日,葉培大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葉培大,我國著名的廣播與通信科學家、教育家。
1915年出生于上海南匯縣新場鎮(zhèn),1938年畢業(yè)于北洋大學。1945年至1946年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期間先后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和加拿大北方電氣公司實習。1947年至1949年,任前中央廣播電臺工程師,兼南京金陵大學副教授。1949年9月,任北洋大學電機系教授。1952年任天津大學教授兼電信系主任。1955年任北京郵電學院無線系教授,并先后兼任系主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現(xiàn)任北京郵電大學名譽校長。葉培大教授1965年至1993年間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xiàn)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1988年當選IEEE會士,現(xiàn)為IEEE終身會士(Life Fellow)。1990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電磁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國際計算機通信委員會(IC(:c)理事。2000年任中國通信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電子學與通信學科評議組第一屆成員兼召集人、第二屆成員、第三屆特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光學評議一組第一、二、三屆組長,國務院信息辦專家組組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資深技術顧問等職。

身世背景

1915年10月18日葉培大出生于上海南匯縣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父葉時茂為前清秀才,歷任私塾、小學及中學國文教師,擅長國畫,在江南略有名氣。少年時期的葉培大,兄妹五人,家境清貧,全家只能供他一人上學。他從小就懂得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小學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異。  葉培大先生94歲壽辰
1927年葉培大考入上海民立中學后,曾一度受進步文藝的影響而酷愛文學,假日課余勤于筆耕,常有習作見于報端。上高中時,便矢志學工。   
1933年高中畢業(yè)后,進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學物理系就讀。次年考入國立北洋工學院電機系,連續(xù)三年考試成績第一。蘆溝橋事變后不久,北洋工學院遷至陜西城固,與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在西安共同成立了西北聯(lián)合大學。   
1938年8月,葉培大以本專業(yè)第一名的優(yōu)秀成績畢業(yè)于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年由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yè)大學)合并組成),留校任電機工程系助教。   
1940年9月,葉培大經學校介紹到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國際廣播電臺擔任工務員工作。同年與袁保鑫女士結為伉儷,袁女士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學院家政系,治家有方,是葉培大后來在事業(yè)上成功的賢內助。

人生經歷

1938年8月,葉培大以本專業(yè)第一名的優(yōu)秀成績畢業(yè)于國立西北工學院(1937年7月由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yè)大學)合并組成),并留校國立西北工學院任電機工程系助教。   
1944年葉培大升為助理工程師,同時兼任金陵大學電機系交流電機實驗工作。   
1945年葉培大參加美國租借法案官費出洋考試,以電信方面第一  葉培大
名的優(yōu)秀成績被錄取,并于同年9月初抵達紐約。后經錢鳳章的介紹,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播音室和發(fā)射臺實習,后又相繼到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實習,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   
1946年春末,被派到加拿大蒙曲沃爾北方電氣公司實習發(fā)射機,同年9月回到美國舊金山作參觀實習。
1946年11月,葉培大歸國后回到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就職。年底晉升為工程師,被派往南京江東門機房工作,同時兼任金陵大學電機系的副教授。   
1948年初,江東門機房拆運到廣州,葉培大隨船抵穗。
1949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臺的負責人要將100千瓦中波機運往臺灣。為保留機器,葉培大、錢鳳章等多次商議對策,建議將機器送到廣西保存。由于當局不予采納,他們只得將射頻電橋上的一個關鍵部件扣下。6月底,葉培大與錢鳳章等毅然離開廣州,于同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學任教。   
1951年葉培大由當時天津市教育局局長張國藩等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2年,北洋大學改為天津大學,葉培大任天津大學電信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被選為校工會主席和天津市南開區(qū)人民代表。   
1955年葉培大隨天津大學電信系轉入北京郵電學院,相繼擔任過教授、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院長,
1985年擔任名譽院長。葉培大是第四、五、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五、六、七屆民盟中央常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一屆召集人,第二、三屆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光學組組長,郵電部科技委常委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5年6月11日,古稀之年的葉培大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了他多年的夙愿。   
2011年1月16日,于北京去世。

教學思想

  自1949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學起,葉培大就一直在高等院校執(zhí)教,先后給  葉培大先生宣誓入黨

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電工學、工程畫、電聲學、電工基礎、無線電、應用電子學、放大器、無線電發(fā)送設備、無線電基礎、電磁場理論及微波技術、導波場論、微波固體器件、光波導技術基本理論、光纖通信等18門課程。1959年他開始帶碩士研究生,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碩士生導師之一。從1984年開始帶博士研究生,截至1990年,他先后指導了32位碩士生和13位博士生,這些畢業(yè)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已成為獨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課題負責人。葉培大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學者,他的成功秘訣正是他所信奉的座右銘——“勤奮刻苦”。他不僅自己這樣做,而且也是這樣要求他的學生和青年教師,尤其是嚴格要求他指導的研究生。   

他堅持“學以致用”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治學思想。他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學生要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工程師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求青年教師從最基礎的實驗工作做起,上講臺的教師一定要參加科研工作。   葉培大在半個世紀的工程、教學、科研和學術研究實踐中,發(fā)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和論文。其代表作如:60年代初出版的《電磁場理論及微波技術基礎》一書,該書內容既有經典的邏輯嚴謹?shù)碾姶艌隼碚摚謱ξ⒉夹g的基本原理從數(shù)學上作了翔實深入的分析,對于元器件的設計應用則著重從實際運用出發(fā),深入淺出地加以闡述,易學易懂。兩部分內容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符合教學規(guī)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書不僅長期為各高校用作教材,而且成了國內有關科研生產單位科技工作者的必備參考書。70年代中期出版的《微波技術基礎》(上、下冊)一書,對原理復雜、理論性強的微  隨葉培大先生前往參會波鐵氧體器件,從基本物理概念出發(fā),采用他自己總結的一套理論體系加以闡述,深入淺出,形象生動,使艱澀、抽象的問題變得清晰、明白,易于接受,深受廣大自學讀者的歡迎。該書獲郵電部優(yōu)秀圖書特別獎。80年代初期他與人合著出版的《光波導技術基本理論》,是國內較早系統(tǒng)介紹光波導及光波導元件的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設計計算方法的高校教材,為我國光纖通信、集成光學和光電子領域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80年代中期出版的《光纖理論》一書是作者的力作,它反映了光纖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書中介紹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多模光纖傳輸系統(tǒng)的模式噪聲理論、單模光纖傳輸系統(tǒng)的極化噪聲理論,以及光纖微彎理論等。與此同時,葉培大相繼在國內外著名雜志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其中有近半數(shù)是1983年以后在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出版的《光波技術》、《量子電子學》、《量子與光電子學》等國際一流雜志上發(fā)表的。

對廣播事業(yè)的貢獻

 ?。保梗矗澳辏乖?,葉培大在重慶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值班,擔任工務員工作,先后做過廣播處的技術工作,兼管擴音工作,裝備擴音器,參加過10千瓦中波機及單桿天線的安裝工作。1946年冬,曾主持設計、安裝、調測當時100千瓦中波機、大型對美對歐的菱形天線,以及南京淮海路播音大廈的音響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葉培大在天津北洋大學任教期間,憑借多年在廣播電臺從事實際工作的經驗,協(xié)助改進當時雙橋廣播發(fā)射臺的工作;協(xié)助設計、安裝、測試天安門廣播擴音系統(tǒng);主持省級廣播電臺播音大廈標準設計等,為恢復新中國的廣播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0年葉培大在《電信建設》上發(fā)表了“杜黑特100千瓦電路的設計、安裝與測試”一文,這是他多年從事實際工作的理論結晶。此文連同其后發(fā)表的“中和射頻放大器概念”,被當時清華等許多大學列為必讀補充教材。  葉培大

微波通信和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  ?。保梗担的?,葉培大主持研制微波收發(fā)信機,獲得成功。1958年他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圓波導H01通信系統(tǒng)”,取得成果,并發(fā)表論文多篇,如“波導H01通信調制方式研究”、“H01圓波導遠距離傳輸理論”、“微波中繼圓波導饋線”、“同軸波導不連續(xù)性理論的兩點補充”等。   1964年葉培大又與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合作,在國內首先研究大氣光通信,并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地進行了大氣光通信實驗。這一時期發(fā)表的論文主要有“旋磁理論”、“微波理論與技術發(fā)展”。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葉培大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斷了8年。1974年參加郵電部960路微波中繼Ⅱ型機的研制工作,葉培大克服種種困難,在國內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導校相器、微波波導直接耦合濾波器以及微波分并路器等,為提高960路微波中繼Ⅱ型機的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這項科研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集體)。此外,他還設計了120路數(shù)字微波系統(tǒng)。并在該系統(tǒng)設計、研制工作的基礎上,與人合著出版了《數(shù)字微波通信系統(tǒng)及計算機輔助設計》一書。該書的出版,適應了微波通信制式數(shù)字化和系統(tǒng)設計普遍采用計算機輔助手段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微波通信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1978年葉培大恢復光通信研究工作后,及時抓住“相干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這一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世界性前沿課題。組織攻關,作出了重大貢獻,帶動了全國的光通信研究工作。1979年夏,北京郵電學院受國家科委委托舉辦了首次全國光通信技術學習班,由葉培大領銜授課。這次學習班對全國光通信的開展起了啟蒙和推動作用。80年代初,葉培大在指導其研究生研究多模光纖傳輸系統(tǒng)中模式噪聲時發(fā)表的論文獲1983年北京市優(yōu)秀學術成果獎和世界通信年優(yōu)秀論文獎。

1986年  葉培大
他與人合作的“六五”攻關項目“相干光纖通信系統(tǒng)及部件研制”獲郵電部科技進步獎,該項成果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大科研成果。同年與其博士生研制的“半導體激光器封裝結構”獲國家專利。此外,他還承擔了“光鎖相環(huán)——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機”和“模分配噪聲”等兩項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以及“單頻率半導體激光器”和“環(huán)狀諧振腔半導體激光器”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為跟蹤世界通信先進技術,早日實現(xiàn)我國郵電通信現(xiàn)代化,葉培大曾多次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提議開展通信前沿技術的研究。1991年初,經他發(fā)起與馬大猷等七位中科院學部委員聯(lián)名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人上書,建議在“八六三”計劃中增設通信高技術研究主題。隨后又就此向全國政協(xié)七屆四次會議遞交了大會提案,受到了中央和有關部委的重視和支持。經國家科委批準由葉培大領銜組成了“八六三”通信高技術戰(zhàn)略研究組,葉任專家組組長。經過專家組半年多時間的調研和反復論證,“八六三”通信高技術研究主題的立項工作終于在1991年底獲得國家終審批準。

熱心于學術交流

  葉培大十分重視并大力倡導學術上的切磋與交流。1980年,葉培大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相繼擔任過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國通信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及微波通信專  隨葉培大先生前往參會

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1987年,葉培大被選為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并兼任該學會通信學會(Comsoc)國際活動委員會委員,亞太地區(qū)委員會委員;國際集成光學及光通信會議(IOOC)國際管理委員會委員;IEEE北京分部主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科學研究院(TEA)院士。他的這些特殊身份和社會兼職,是與其熱心于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分不開的。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fā)展,葉培大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并發(fā)表論文。80年代中后期,他在美國、日本、加拿大、香港、華沙、漢城等地國際學術會議上多次應邀作特邀報告和主持會議。他講的“中國的光通信”、“中國的相干光纖通信研究發(fā)展”、“有關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問題”都受到國際同行的稱道。他多次擔任IEEE主辦的國際會議技術程序委員會委員及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參加評審稿件,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和宣傳中國的光通信作出了貢獻。  ?。保梗福的旰?,葉培大曾先后組織過中日光纖科學及電磁場理論會議、中英光纖通信會議、ITT傳輸研討會、國際電信流量及網絡研討會、國際通信技術/中英第二次光纖通信/固體及半導體激光器專題會議等國際學術會議,并擔任會議主席或合作主席。   鑒于他的學術成就以及他為推動國際學術活動做出的業(yè)績,1988年6月在費城國際通信會議大會上,費城市市長親自授予葉培大美國獨立宮金鑰匙獎;1989年由IEEE主席授予“為發(fā)展IEEE作出突出貢獻”獎,同年還被授予“中國電信教育的先鋒貢獻”獎。1991年獲中國科協(xié)國際科技交流二等獎。

主要論著

1 葉培大.100千瓦廣播機采用杜黑特電路的原理設計和試驗.電信建設,1950,1(9):753~761.  葉培大
2 葉培大.中和射頻放大器概論.電信建設,1951,2(1):7~14.   
3葉培大.廣播發(fā)音室技術.電信建設,1950,1(11):964~970.   
4 葉培大.波導通信調制方法的研究.北京郵電學院學報,1960,(1):2~16.   
5 葉培大.H01圓波導遠距離傳輸理論.電信科學,1960,(4):28~31.   
6 葉培大.微波中繼圓波導饋線.電子學報,1963,(1):51~66.   
7 葉培大.數(shù)字微波通信系統(tǒng)傳輸特性的一種設計方法.通信學報,1980,1(1):19~25.   
8 葉培大.微波偽互補濾波器分并路系統(tǒng)的量優(yōu)化設計.通信學報,1981,2(3):39~44.   
9 葉培大.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的模式噪聲.通信學報,1981,2(4):80~86.   
10 葉培大.多模光纖系統(tǒng)中模式噪聲的數(shù)字模型與實驗.通信學報,1983,4(3):1~7.   
11?。伲澹校澹椋洌幔校铮欤幔颍椋幔簦椋铮?noise in monomode fiber systems,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Geneva Switzer land,1983:405~406.   
12?。伲澹校澹椋洌幔停铮洌幔?noise and effect of source Spectrum in multimode fiber system,Iooc′83.Technical Digest,1983:30~31.   
13 Ye.Peida.Improved ana1ysis of dispersion penalty in optical fibre sys-tems.Optica1 and quantum Electronics(UK),1990,22(1):23~31.   
14 Ye.Peida.AchieVement of 6GHZ Wide,continuous and pure fre-quwncy tuning of 1.3μm externa1 cavity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high resolution spectral measurement.Electron Let-terS(UK),1988,24(15):961~962.   
15?。伲澹校澹椋洌幔蹋椋睿澹鳎椋洌簦?formula for semiconductoroptical fiber ring lasers.IEEE Journal?。铮妗。眩酰幔睿簦酰?Electronics(USA),1988,24(9):1807~1810.   
16 Ye.Peida.Theory of direct frequency modulation of semiconductor lasers with integrated external cavity.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USA),1990,8(1):66~70.   
17?。伲澹校澹椋洌幔裕酰睿幔猓欤?stabilized singlo  葉培大
frequency GRINROD bxternal coupled cavity semiconductor lasers.IEEE Journa1 of Lightwave Technology(USA),1990,8(10):1612~1620.   
18?。伲澹校澹椋洌幔茫颍铮螅螅簦幔欤?in fiber raman amplification for WDM sys-tems.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USA),1989,7(9):1407~1411.   
19?。伲澹校澹椋洌幔希穑簦椋悖幔?communication in China<Invited>.Technical Digest,IOOC′83,Toyko,Japan,1983:300~301.   
20 Ye.Peida.Intensity noise of semiconductor Laser in presence of arbi-trary optical feedback.Electronics Letters(USA),1989,25(7):446~447.   
21 葉培大.吳彝尊.電磁場理論及微波技術基礎.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61.   
22 葉培大.微波技術基礎.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79.   
23 葉培大.吳彝尊.光波導技術基礎理論.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81.   
24 葉培大、張靜嫻.數(shù)字微波通信系統(tǒng)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北京:人 民郵電出版社,1983.   
25 葉培大.光纖理論.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

奠基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前行者

 
葉培大1915年出生于上海,1938年畢業(yè)于天津北洋大學,1945~1946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就讀,1955年從天津大學調入北京郵電學院,歷任北郵無線系教授及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名譽校長。如今,身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北京郵電大學名譽校長,他已執(zhí)教整整60年。   今天的時代無疑是網絡的時代,面對這一波世界范圍的信息革命浪潮,作為中國信息技術的前行者,葉培大積極多方奔走、反復呼吁,直接促成了“通信高技術”最終被納入國家“863”計劃。之后,他又發(fā)起并組織了“八五”通信建設基礎性研究項目。他長期從事微波與光通信研究,為我國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絕的貢獻,被人們尊稱為“新中國微波通信的領路人”、“新時代光纖通信的開拓者”和“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   

一位資深教授、一位大學院長、一位九十歲的老人,葉培大就這樣始終如一地堅持站在三尺講臺上,并承擔著繁重的一線教學任務。面對眾人的驚訝,葉培大認為當教授就要講課。因為,在他看來“認認真真、嚴謹負責地做了一輩子教師,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1988年6月,在美國費城國際通信會議大會上,費城市市長親自授予他美國獨立宮金鑰匙獎;1989年由IEEE主席授予“為發(fā)展IEEE作出突出貢獻”獎,同年還被授予“中國電信教育的先鋒貢獻”獎。2002年,他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時至今日,葉培大先生仍然工作在科研教學的第一線,悉心輔導博士生和碩士生。用葉先生的話來說,“我當教授就是要講課,不登臺講課覺得自己就不像一個真正教授的樣子了。”他總是說:“老師之于學生,責任最重要,是第一位的。”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只會沿著導師的既定路線走下去,而是希望他們能在他的引領下,撥開障目的荊棘,真正開悟“修行”,開辟出一條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路。   每年盛夏都是葉培大最忙碌的時候。弟子們提交的一疊疊厚厚的論文,他都要字斟句酌地逐一審讀,而后就是主持或參與環(huán)節(jié)復雜的論文答辯、評議。“我愿在有限的人生,盡量多作貢獻。”葉培大先生如是說。


內容來自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