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儒家十二部經(jīng)典。此說有兩義:①《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加六緯,始見于《莊子·天道》;②宋晁公武《郡齋讀書記》:“唐太和(827—835)中,復刻十二經(jīng),立石國學?!敝浮兑住贰ⅰ稌?、《詩》、...[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指儒家十二部經(jīng)典。此說有兩義:①《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加六緯,始見于《莊子·天道》;②宋晁公武《郡齋讀書記》:“唐太和(827—835)中,復刻十二經(jīng),立石國學?!敝浮兑住贰ⅰ稌?、《詩》、...[繼續(xù)閱讀]
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的簡稱。西漢武帝時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jīng);唐代以《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為九經(jīng);唐文宗刻石經(jīng),又增《...[繼續(xù)閱讀]
《詩經(jīng)》的《周南》、《召南》加《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陳風》、《秦風》、《檜風》、《曹風》、《豳風》。二南為周公、召公統(tǒng)治南方地域的詩歌;《邶風》...[繼續(xù)閱讀]
郭沫若著。成書于1945年。由十篇批判性論文所組成,故名《十批判書》。它們是:①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②孔墨的批判;③儒家八派的批判;④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⑤莊子的批判;⑥荀子的批判;⑦名辯思潮的批判;⑧前期法家的批判;⑨韓...[繼續(xù)閱讀]
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的箋釋注疏,共四百一十六卷?!吨芤住酚梦和蹂?、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用偽孔安國傳,孔穎達正義;《毛詩》用漢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周禮》用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亦采鄭玄注,賈公彥疏...[繼續(xù)閱讀]
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十六個字。出自《偽古文尚書·大禹謨》,系舜帝對大禹所說,故又稱虞(舜又稱吳虞)廷十六字。此四句實由《荀子》、《論語》之語拼合而成?;輻潯豆盼纳袝肌肪硐?“《荀子·解蔽篇...[繼續(xù)閱讀]
字儉卿,號柘堂。山陽(今屬江蘇淮安)人。清儒學家,道光舉人,博覽典籍,經(jīng)史皆通,對《易》龍精。治學漢、宋咸重。認為漢學正其詁,詁正而義顯;而宋學析其理,理明而詁以精,二者不可偏廢。在《詩》方面,對毛公之學尤為推崇。認為...[繼續(xù)閱讀]
字子襄。梁(治所在今河南商丘縣南)人,西漢儒學家。起初,為同郡項生的從者,項生師事田何受《易》,丁寬讀《易》勝項生,遂師從田何學《易》。學成東歸,田何對門人說:“《易》以東矣?!本暗蹠r,曾為梁孝王率兵拒吳楚,號丁將軍。...[繼續(xù)閱讀]
字孝公。潁川定陵(今河南堰城西北)人。東漢儒學家。師桓榮,治《尚書》,后開門教授。永平中,為帝說《文侯之命》,受到賞賜,與博士同禮,旋拜侍中。參與白虎觀議五經(jīng)同異,以才高,論難最明,為諸生所稱許,被譽為“殿中無雙丁孝公...[繼續(xù)閱讀]
字頤伯,號菊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清朝儒學家,道光進士,同治中由御史官嚴州知府。治績甚著。壽昌博通經(jīng)史,著有《讀易會通》、《詩經(jīng)解》,《小戴禮記解》、《春秋左傳解》、《春秋解》及《說文辨通刊俗》、《山陽文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