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柱(Nanopillar)是納米結構領域內的一種新出現(xiàn)的技術。納米柱直徑是10負9次方米的納米結構;共同組合成行列點陣。它們是一種超材料,即具有它們的性質是由于人工設計的結構而不是它們的自然性質。納米柱系列和其它納米結構不同是由于它的獨特形狀。每一種納米柱的底部都有柱形結構和頂端的錐形點。這樣形狀的結合可產(chǎn)生許多有用的性質。納米柱有許多應用,包括,但不限于,高效率的太陽板,高分辨分析和抗細菌表面。
納米柱的應用:
1.太陽板
由于它的錐形端,納米柱捕獲光是很有效的。太陽收集器表面包附納米柱具有太陽納米線三倍的效率。在制造太陽板的過程中,它們也保持良好。這樣的耐久性可允許用便宜材料和方法生產(chǎn)太陽板。研究者研究在納米柱底部參雜,使光停留時間延長,可捕獲更多的光。在太陽板內用納米柱還可使板變軟,使太陽板使用方便。雖然納米柱比標準材料的效率較高和便宜,但科學家還不能大批量生產(chǎn)它們。這是利用納米板作為生產(chǎn)過程一部份的缺點。
2.抗細菌表面。
納米柱有電子學外的功能,能模擬自然防衛(wèi)。蟬翅蓋在細的納米柱狀棍上,細菌碰到蟬翅,被棍捕獲而死。因此復蓋納米柱的表面變成無細菌。如大量生產(chǎn)并到處安裝,就可消除傳染病的危險。
3.高分辨分子分析
納米柱的另一應用是觀察細胞。當光碰上納米柱時,它捕獲光很好,約在150納米處,光平靜下來,這種距離比光波長短,它允許研究者在無背景光干涉下觀察很小的物體;這對細胞分析特別有用。
納米柱的歷史:
2006年,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者發(fā)展了一種便宜和較高效率產(chǎn)生納米柱的方法。他們用納米球光刻和反應離子腐蝕相結合產(chǎn)生直徑小于500nm的大群硅柱。后,于2010年研究者制出錐形頭的納米柱。之前,納米柱的頭是平的,把射到的光反射了很多。錐形頭的納米柱允許光進入納米柱內,而它的底部幾乎把所有光(百分之99)都吸收掉。隨后,研究者開始找納米柱的更多應用。
內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