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電子工程 > 正文

徠卡

  • 徠卡
Leica(譯:徠卡/萊卡)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國公司生產(chǎn)的照相機的品牌,由萊茨(Leitz)和照相機(camera)的前音節(jié)組成。公司的原名為恩斯特·徠茨公司,目前拆分為三家公司:徠卡相機股份公司、徠卡地理系統(tǒng)股份公司和徠卡微系統(tǒng)有限公司,分別生產(chǎn)照相機、地質(zhì)勘測設(shè)備和顯微鏡。"徠卡"品牌由徠卡微系統(tǒng)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權(quán)另兩家公司使用。徠卡相機最初問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照相機。

  基本簡介

  徠卡相機堅固、耐用、性能優(yōu)異的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德國徠卡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是當(dāng)時戰(zhàn)地記者的重要拍攝工具。全球各地戰(zhàn)火不斷、環(huán)境惡劣,輕便、堅固的徠卡135相機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德國原裝手工制作的徠卡相機更是將售價翻了幾番。徠卡是世界最著名的照相機品牌之一。第一部相機誕生以來,在相機發(fā)展史上能稱得上著名品牌的Leica logo可能會有不少,這些甚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隨處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機發(fā)展史上,選擇某一個品牌的相機對于用戶來說,不是選擇那部相機,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品牌可謂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國徠卡(leica)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

  徠卡系列相機幾乎是個神話,半個世紀(jì)不變的臉,極簡單的功能,絕不妥協(xié)的制作,它位居誰都想顛覆,但誰也沒有得逞的頂尖地位,它的優(yōu)點、它的不盡人意,說不盡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談徠卡,場面就熱鬧了。說它好的,聲情井茂,說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辭。

  據(jù)說在英國,一些紳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掛一臺徠卡,作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機生產(chǎn)大國,卻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徠卡迷。在徠卡身上,蘊藏著太多的神話,以至有時失掉了一些真實感??梢哉f,徠卡早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地位,已上升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世界上沒有一部相機是完美的,徠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機就沒有問題,只是廠家的選擇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樣而已。徠卡的不盡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達(dá)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機無法企及的。把徠卡從神壇上請下來,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機。

  發(fā)展歷程

  德國制造LEICA相機(leicastore-china)

  1913年,第一部徠卡相機的原型(Ur-Leica)在韋茨拉爾市的恩斯特·萊茨光學(xué)工廠(E. Leitz Optische Werke)廠由奧斯卡·巴爾納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為風(fēng)景攝影使用的便攜式相機,這臺徠卡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標(biāo)準(zhǔn)電影軟片的35mm相機。它把電影軟片的18×24毫米畫幅擴展到24×36毫米,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yōu)?:2。

  徠卡經(jīng)歷了幾次改良,在1923年巴爾納克說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萊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萊比錫德國展銷會上,徠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愛爾瑪50毫米f/3.5鏡頭由馬克思·貝雷克博士設(shè)計,其4片4組設(shè)計受到蔡司天塞鏡頭的影響。焦平面快門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間調(diào)整,此外還設(shè)有Z檔(長時間快門,Z即Zeit,德語中表示時間)。

  1930年,徠卡發(fā)布了帶有39毫米螺紋可換鏡頭系統(tǒng)的徠卡I螺口版(Leica I 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標(biāo)準(zhǔn)鏡頭以外,最初還有35毫米廣角鏡頭和135毫米長焦鏡頭可供選擇。

  擁有能與鏡頭對焦系統(tǒng)耦合的測距儀的徠卡II(Leica II)于1932年發(fā)布,這一型號裝有分離的取景器和測距器。

  徠卡III(Leica III)的出現(xiàn)將快門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則將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徠卡IIIa是巴爾納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個型號。直至1957年,萊茨一直在改進該型號的設(shè)計,其最終的版本IIIg包括一個有若干條畫幅框線的大取景器。

  1954年,萊茨發(fā)布了徠卡M3(Leica M3),這是一個采用卡口鏡頭的型號。原先分離的測距器和取景器在這個型號中合而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間有一個更加明亮的對焦用雙重圖像,并引入了視差補償系統(tǒng)。此外,這一型號還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牽引焦平面快門。這一個系列也持續(xù)的在改進,最終版本為M7和MP型,在裝載不同鏡頭時會根據(jù)鏡頭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顯示不同的畫幅。

  許多公司根據(jù)徠卡的測距儀設(shè)計制造了自己的相機型號,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蘇聯(lián)費德(FED)、佐爾基(Zorki),美國卡董(Kardon),法國富卡(Foca),英國雷德(Reid)的一些型號和上海牌58-II型。

  自1964年起,徠卡生產(chǎn)了一系列單鏡頭反射式相機(SLR),最初的型號為Leicaflex,繼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與美能達(dá)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徠卡R8(Leica R8)完全由徠卡自行設(shè)計和生產(chǎn)。目前的型號為徠卡R9(Leica R9),可以與數(shù)位機背(Digital Modu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徠卡宣布R系列傳統(tǒng)軟片用單鏡頭反射式相機、鏡頭全面停產(chǎn)。

  將徠卡的單鏡頭反射式與旁軸機身系列結(jié)合起來的是徠卡Visoflex系統(tǒng),它采用一個反射鏡盒裝載旁軸系統(tǒng)使用的鏡頭(有對應(yīng)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裝載對應(yīng)該系統(tǒng)的專用鏡頭[3]。該系統(tǒng)通過一個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機上的測距器——完成對焦,一個將該反光鏡與快門聯(lián)動的系統(tǒng)完成軟片的曝光。與相機的測距器不同,這一反射鏡盒可以使長焦鏡頭的對焦更容易。

  徠卡在歷史上有許多項光學(xué)方面的創(chuàng)新,例如非球面鏡片、多層鍍膜鏡片和稀土鏡片。徠卡鏡頭被認(rèn)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適宜在自然光線條件下進行攝影。

  徠卡的相機、鏡頭、配件和銷售文獻(xiàn)都是收藏品,有幾十種徠卡的書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寫的三卷本《徠卡,一部圖像描繪的歷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見的相機和配件在市場上有著極高的價格。

  在1986年,由于徠卡品牌的知名度,萊茨公司改名為徠卡。同一時期,徠卡的工廠從韋茨拉爾遷移至附近的索爾姆斯。1996年,徠卡相機公司從徠卡集團中分離,成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徠卡集團拆分成兩個獨立的公司:徠卡微系統(tǒng)和徠卡地理系統(tǒng)。

  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The Blackstone Group),將斥資約 1.3億歐元(約 13.91億港元),購入德國萊卡( Leica)相機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將成為 Leica最大股東。

  相機列表

  早期型號

  Ur-Leica:巴爾納克的原型徠卡照相機。

  Leica I:1925年正式生產(chǎn)。

  螺口可換鏡頭的徠卡機身

  Leica I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愛爾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鏡頭。

  Leica II:1932年,配有可與鏡頭聯(lián)動測距儀。

  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門,由機身前另一小紐控制。

  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門。

  Leica IIIb:1938年

  Leica IIIc/IIId:1940年

  Leica If/IIf/IIIf:1952年

  Leica IIIg:1957年

  折疊傻瓜相機系列(停產(chǎn))

  Leica mini

  Z2X中國造

  C1 中國造

  C2 中國造

  C3 中國造

  Leica Minilux 40mm 日本造

  Leica Minilux Zoom 日本造

  Leica CM 40mm 德國造

  Leica CM Zoom 德國造

  折疊旁軸(M)系列(M7,MP,M9,M9-P在產(chǎn))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國Foto Kina展覽會上首次發(fā)布,總共生產(chǎn)了22萬臺。M3是首個使用快速裝鏡頭卡口的徠卡機身(之前III系列的機身是螺紋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數(shù)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線框。所以不適用50mm以下的廣角鏡。或可采用額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廣角就要買M2,或M4,M6。但用50mm鏡頭取景器里看起來很爽。M3采用現(xiàn)代的過片桿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鈕過片。

  MP:1960年左右,第一代經(jīng)典MP,產(chǎn)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臺還有快速過片的底蓋,動作快的話可以每秒3張拍攝。那時還沒有自動馬達(dá)。

  M2:1958年—1967年,M3的廉價版本,其0.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為后續(xù)M系列的標(biāo)準(zhǔn),M2計數(shù)器沒有自動復(fù)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動手撥回去。不然拍下一卷時會搞混所拍的張數(shù)。

  M1:1958年—1967年

  M4:1967年

  M4 MOT:1967年

  M5:1971年,體積與重量最大的M相機,長相奇怪,俗稱“飯盒”,第一次加入內(nèi)置的測光表。

  M4-2:1977年

  M4-P:價錢低,用了大量料零件,可靠性最差的M相機。

  M6:1984年—1992年,在這個劃時代的型號中結(jié)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進的沒有運動部件的測光計(之前M5的測光表有類似一個棒子運動部件,在簾布快門前,鏡頭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M6 TTL:1998年,支持TTL閃光,所增加的電子部件在頂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將快門速度撥輪改為了逆時針。

  M7:2002年,增加焦平面高速閃光、光圈優(yōu)先拍攝和電子橫走式布簾快門。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規(guī)格,其頂部與M6 TTL類似。為M系列進入電子化機身的轉(zhuǎn)折點。

  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機械相機”(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與M6類似,但其取景器的改進消除了眩光。倒片螺絲改為與M3相同。正面沒有刻字,更低調(diào)一點。

  M8:2006年,徠卡第一臺數(shù)碼化的旁軸相機,截幅機1.33放大倍率。舍棄傳統(tǒng)的布簾橫走式寧靜快門,最高快門1/8000。拔除單眼常用的低通濾鏡以及IR濾鏡使用軟件校正顏色,上市后不久發(fā)現(xiàn)紅外線偏色問題,M8擁有者可以向總廠申請兩片鏡頭前紅外線濾鏡修正。

  M8.2:2008年,M8升級版。快門的釋放和上弦不再是同時進行(M8),而是中間有時間差,分別在按下和釋放快門鈕時,所以快門更輕聲,快門震動更小,最高快門1/4000。故障很少。藍(lán)寶石免劃傷LCD。

  M9: 2009年,M9為首部全幅感光完件的M形數(shù)碼旁軸相機(全幅感光完件平方為24mmx36mm),目前(2011年)最小的全幅可換鏡頭數(shù)碼相機。

  M9-P: 2011年,M9升級版,外觀低調(diào)一點,沒有印型號和廠牌,藍(lán)寶石LCD表面。

  M-Monochrome: 2012年,M9姐妹版,外觀低調(diào),只能拍黑白,價錢比M9貴,黑白畫質(zhì)比M9好。

  NEW-M: 2012年,第一臺具有錄影功能的M系列相機。LEICA M TYP 240使用CMOS感光組件,可以透過機身屏幕時實拍攝,透過轉(zhuǎn)接環(huán)可以使用R鏡頭群。與X2使用相同接口的數(shù)位EVF取景器。

  折疊單鏡頭反光系列(停產(chǎn))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帶來巨大的壓力而產(chǎn)生的產(chǎn)品,帶有內(nèi)置的外部測光計和中央帶毛玻璃的取景器。

  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點區(qū)域測光。

  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礎(chǔ)上改進了機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測光計,被一些人認(rèn)為是最堅固的35毫米單反相機。SL2的制造成本比售價還高,這促使徠卡與美能達(dá)合作開發(fā)下一代電子化的單反相機——R系列。

  R3:1976年,徠卡第一款電子化的單反相機,基于美能達(dá)XE1/7,在生產(chǎn)少數(shù)產(chǎn)品后轉(zhuǎn)往萊茨在葡萄牙的工廠生產(chǎn)。

  R3 MOT:1978年

  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達(dá)XD11,確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機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門優(yōu)先、光圈優(yōu)先和手動曝光模式,支持點測光和中央重點測光。

  R4s:1982年—1985年

  R5:1987年—1988年,進行了電路改進,支持TTL閃光。

  R6:1988年,采用機械快門,使得僅有內(nèi)置測光計需要依賴電池

  R-E:1990年

  R6.2:1992年

  R7:1992年

  R8:1996年,脫離了美能達(dá)重新設(shè)計,并在德國的工廠生產(chǎn)。

  R9:2002年

  R8/R9 DMR Digital Module R :2003年,DMR數(shù)碼后背,1000萬像素。1.4倍率。適用于R8、R9。是R系列數(shù)位化的極佳選擇。

  折疊數(shù)碼單反系列

  S1:1998年,1000萬像素。由于ISO太低,曝光往往需要好幾秒,故只能拍靜態(tài)物體。鏈接用好幾臺電腦硬盤儲存照片。

  S2:2008年,器尺寸為30×45毫米,3700萬像素,比全幅大56%。

  S :2012年,基于S2改善部分電子零件功能。

  折疊Digilux數(shù)碼系列(停產(chǎn))

  Digilux

  Digilux Zoom…12.7萬像素。

  Digilux 4.3……240萬像素。

  Digilux 1………400萬像素,富士的姐妹機。

  Digilux 2………500萬像素。松下LC-1姐妹機。2004年photonika得獎相機。很好的相機,評價很好,做工極好,現(xiàn)在(2011)二手價格還是很高,600英鎊。1:2.3片幅,片幅很小,比卡片機大一點點,所以大光圈也拍不出淺景深。日本造。松下造的CCD很容易出問題,Leica不得不提供一次免費更換服務(wù)。只需把CCD有問題機器寄回德國Leica,不需要提供任何文件。但Lecia維修后會記錄相機的序列號,不會提供第二次免費CCD更換。買二手Digilux 2需要記下序列號,在寫email問德國Leica有沒有更換過此臺相機的CCD。最好買沒有被更換過CCD的Digilux 2。這樣哪天CCD出了問題,可以享受一次免費更換。任何時間都可以。

  Digilux 3………750萬像素。4/3片幅,2006年停產(chǎn)。日本造。可以接Leica R鏡頭,但x2的放大倍率,沒什么意思。

  折疊數(shù)碼便攜系列

  C-Lux系列卡片式數(shù)碼相機,與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機。日本制造。(停產(chǎn))

  D-Lux系列卡片式高端數(shù)碼相機,感光元件為16:9畫幅。與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機。日本制造。Leica最賺錢,騙錢的型號。

  V-Lux系列 旅行用大變焦系列,與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機。日本制造。

  X系列 X1(2009)+光學(xué)取景器(德國造),CMOS是SONY的。 X2(2012)+數(shù)位取景器(中國造),CMOS可能是SONY或FUJI的。APS-C畫幅,整個機器完全德國原產(chǎn)制造。鏡頭也是Leica原廠設(shè)計制造24mm 在APS-C上相當(dāng)于36mm。X2的數(shù)位取景器中國制造,與Olumpus Digital Pen的數(shù)位取景器通用。EPSON代工,Epson‘s Ultimicron LCD system。

  C系列 LF系列姊妹機 與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機。日本制造。

  鏡頭列表

  折疊螺旋口鏡頭(停產(chǎn))

  21毫米:f4 SUPER ANGULON

  28毫米:f6.3 HEKTOR

  35毫米:f2 SUMMICRON,f2.8 SUMMARON,f3.5 ELMAR,f3.5 SUMMARON

  50毫米:f1.5 SUMMARIT,f1.5 SUMMILUX,f2 SUMMITAR,f2 SUMMAR,f2 SUMMICRON,f2.5 HEKTOR,f2.8 ELMAR,f3.5 ELMAR

  65毫米:f3.5 ELMAR

  73毫米:f1.9 HEKTOR

  90毫米:f2 SUMMICRON,f2.8 ELMARIT,f4 ELMAR

  105毫米:f6.3 ELMAR

  135毫米:f4.5 HEKTOR,f4.5 ELMAR

  200毫米:f4 TELYT

  280毫米:f4.8 TELYT

  400毫米:f5 TELYT,f5.6 TELYT

  560毫米:f5.6 TELYT

  折疊M鏡頭(部分停產(chǎn))

  16-18-21毫米:f4 TRI-ELMAR-M ASPH

  18毫米:f3.8 Super Elmar-M ASPH

  21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

  24毫米:f2.8 ELMARIT-M ASPH,f1.4 SUMMILUX-M ASPH,f3.8 Elmar-M

  28毫米:f2 SUMMICRON-M ASPH,f2.8 ELMARIT-M ASPH

  35毫米:f1.4 SUMMILUX-M ASPHERICAL,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50毫米:f0.95 NOCTILUX-M ASPH,f1.0 NOCTILUX-M,f1.2 NOCTILUX-M,f1.4 SUMMILUX-M ASPH,f2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M

  28-35-50毫米:f4 TRI-ELMAR-M ASPH

  75毫米:f1.4 SUMMILUX-M,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

  90毫米:f2 APO SUMMICRON-M ASPH,f2.5 SUMMARIT-M,f2.8 ELMARIT-M,f4 MACRO-ELMAR-M,f2 Summicron-M

  135毫米:f3.4 APO-TELYT-M

  折疊R鏡頭(停產(chǎn))

  16毫米:f2.8 FISHEYE-ELMARIT-R

  19毫米:f2.8 ELMARIT-R

  21毫米:f4.0 SUPER-ANGULON-R

  24毫米:f2.8 ELMARIT-R

  28毫米:f2.8 ELMARIT-R,f2.8 PC-SUPER-ANGULON-R

  35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50毫米:f1.4 SUMMILUX-R,f2 SUMMICRON-R

  60毫米:f2.8 MACRO-ELMARIT-R

  80毫米:f1.4 SUMMILUX-R

  90毫米:f2 SUMMICRON-R,f2.8 ELMARIT-R

  100毫米:f2.8 APO-MACRO-ELMARIT-R

  135毫米:f2.8 ELMARIT-R

  180毫米:f2 APO-SUMMICRON-R,f2.8 APO-ELMARIT-R,F(xiàn)3.4 APO-TELYT-R

  280毫米:f4 APO-TELYT-R,f2.8 APO-TELYT-R MODULE

  400毫米:f6.8 TELYT R,f2.8 APO-TELYT-R MODULE,f4 APO-TELYT-R MODULE

  500毫米:f8.0 MR-TELYT-R

  560毫米:f4 APO-TELYT-R MODULE,f5.6 APO-TELYT-R MODULE

  800毫米:f5.6 APO-TELYT-R MODULE

  21-35毫米:f3.5-4 VARIO ELMAR R

  28-70毫米:f3.5-4.5 VARIO-ELMAR-R

  28-90毫米:f2.8-4.5 VARIO ELMARIT-R

  35-70毫米:f2.8 VARIO-ELMAR-R

  70-180毫米:f2.8 VARIO-APO-ELMARIT-R

  80-200毫米:f4 VARIO-EMLAR-R

  105-280毫米:f/4.2 VARIO-ELMAR-R

  折疊D鏡頭(停產(chǎn))

  4/3系統(tǒng)用,日本松下造,其他系列皆為德國或加拿大徠卡原廠造)

  14-50毫米:f2.8-3.5 VARIO-ELMARIT-D ASPH

  14-50毫米:f3.8-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14-150毫米:f3.5-5.6 VARIO-ELMAR-D ASPH Mega OIS

  25毫米:f1.4 SUMMILUX-D ASPH

  折疊S鏡頭(在產(chǎn))

  CS代表可使用鏡間快門

  35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70毫米:f2.5 SUMMARIT-S ASPH,f2.5 SUMMARIT-S ASPH CS

  120毫米: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f2.5 APO-MACRO-SUMMARIT-S ASPH CS

  180毫米:f3.5 APO-TELE-ELMAR-S,f3.5 APO-TELE-ELMAR-S CS

  品牌故事

  昂貴的價格是徠卡的品牌標(biāo)志,同時伴隨著的更是一種精湛的制作,一種深厚底蘊的文化——每一部徠LEICA卡相機都是可以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徠卡相機的老先生,半夜總從床上爬起,拿出徠卡相機,輕輕按動快門,在黑暗中聽到那金屬機件發(fā)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聲后安然入睡……關(guān)于徠卡的故事,常常讓人心動,它身上的魅力和靈性,已成為許多人夢寐的向往。

  著名的徠卡相機是德國徠茨公司生產(chǎn)的。它以結(jié)構(gòu)合理,加工精良,質(zhì)量可靠而聞名于世。20世紀(jì)20-50年代,德國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機王國的寶座。徠卡相機也是當(dāng)時世界各國競相仿制生產(chǎn)的名牌相機,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在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間,徠卡相機已經(jīng)相繼研制出了2型、3型相機。與此同時開始轉(zhuǎn)換研制G系列的1G、2G、3G相機。其中2G相機僅出了15臺,而且這15臺相機還沒有在市場上銷售過,也沒有獨立編號。因此徠卡2G相機成了收藏愛好者追捧的精品。1954年M系列開始生產(chǎn),它是G系列的改良品,到目前為止,徠卡M系列仍在出新產(chǎn)品。徠卡相機的特點是堅固、耐用、性能好,因此它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徠卡相機成了當(dāng)時隨軍記者的重要工具。與民用徠卡相機不同的是軍用徠卡相機一般在編號的后邊再帶一個K字母。徠卡軍用相機一般是白色、黑色、深灰色和草綠色。直到今天徠卡相機仍然是相機收藏中的佼佼者。

  系統(tǒng)發(fā)展

  1819 在瑞士Aarau成立Kern公司

  1921 在瑞士Heerbrugg創(chuàng)立Wild公司

  1970 在新加坡成立第一家國際性工廠

  1986 與德國Leitz合并,成為Wild Leitz集團

  1988 Wild Leitz收購瑞士Kern公司

  1990 與英國Cambridge儀器公司合組Leica集團

  1994 收購美國Magnavox公司GPS

  1997 徠卡集團分為相機、顯微鏡系統(tǒng)和測量系統(tǒng)三個獨立公司

  與美國Helava合組LH系統(tǒng)公司

  與ESRI戰(zhàn)略聯(lián)盟

  2000 徠卡測量系統(tǒng)在瑞士上市

  購買美國Cyra公司少量股份

  增購加拿大NovaLIS股份達(dá)到(31%)

  2001 收購美國Laser Alignment公司

  收購美國Cyra公司

  購買德國AED公司部分股份(25%)

  收購LH系統(tǒng)公司

  美國ERDAS公司并入Leica

  徠卡業(yè)務(wù)系統(tǒng)劃分為六大業(yè)務(wù)部門:

  工程測量系統(tǒng)、地學(xué)空間影像測量系統(tǒng)、大眾測量系統(tǒng)、

  工業(yè)測量系統(tǒng)、HDS高清晰測量系統(tǒng)和特種儀器系統(tǒng)

  2003 收購澳洲Tritronics公司

  2004 成立徠卡測量系統(tǒng)(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徠卡測量系統(tǒng)(武漢)有限公司

  測量領(lǐng)域

  作為一家銳意創(chuàng)新、全球領(lǐng)先的測量產(chǎn)品供應(yīng)商,徠卡測量系統(tǒng)擁有悠久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并繼續(xù)致力于打造未來的測量技術(shù)。徠卡測量系統(tǒng)在產(chǎn)品研發(fā)方面一直堅持不斷的投入,并將繼續(xù)樹立新的技術(shù)里程碑,使我們的客戶從中獲取最大收益。

  1921 T2,全球第一臺光學(xué)經(jīng)緯儀(Wild)

  1923 A1,全球第一臺模擬攝影測量立體繪圖儀(Wild)

  1925 C2,全球第一部航空攝影相機(Wild)

  1969 DI10,全球第一臺紅外測距儀(Wild)

  1977 TC1,全球首款具有機載數(shù)據(jù)處理功能的全站儀(Wild)

  1984 ERDAS推出全球第一個基于PC的遙感軟件

  WM101,全球第一臺測量型GPS接收機(Wild-Magnavox)

  1986 DIOR3000,全球第一臺無反射鏡測距儀(Wild)

  1990 NA2000,全球第一臺數(shù)字水準(zhǔn)儀(Wild-Leitz)

  1991 SMART 310,全球第一臺工業(yè)激光跟蹤儀(徠卡)

  1991 System 200,全球第一臺采用快速靜態(tài)測量技術(shù)的GPS產(chǎn)品

  1993 DISTO全球第一臺手持激光測距儀

  1998 TPS300 / 1100系列產(chǎn)品,全球第一臺具有同軸無反射棱鏡測距功能的全站儀

  1999 Cyrax2500 全球首臺可在1秒鐘內(nèi)采集1000個點的三維激光掃描儀

  2000 Cyclone 獨特的三維激光掃描數(shù)據(jù)處理和可視化軟件

  3D高精度TPS和GPS機械引導(dǎo)系統(tǒng)

  ADS40,全球第一臺航空數(shù)字傳感器

  2001 SurveyEngine可直接生成ESRI兼容的數(shù)據(jù)

  Spider GPS參考站軟件

  2002 CloudWorx三維CAD插件,可在CAD系統(tǒng)中處理HDS三維點云數(shù)據(jù)

  2003 HDS,實現(xiàn)高分辨率的快速測量和三維可視化

  GS20,亞米級專業(yè)GIS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2004 T-probe和T-scan,All-In-One(全合一)工業(yè)測量解決方案

  DISTO-Plus,全球第一臺使用藍(lán)牙技術(shù),并提供制圖和電子數(shù)據(jù)處理兩個免費軟件包的手持激光測距儀

  System1200 全球第一個GPS/TPS全面兼容的測量系統(tǒng)

  GRX1200 GPS參考站接收機

  2005 SmartStation,全球第一臺真正集成GPS的全站儀,取名超站儀

  SpiderNET GPS參考站網(wǎng)軟件

  相關(guān)資料

  徠卡跟Panasonic的合作關(guān)系

  徠卡相機跟日本Panasonic有多年的合作關(guān)系,Panasonic的Lumix數(shù)碼相機鏡頭鍍膜采用徠卡鍍膜技術(shù),而得不到Leica的鏡頭設(shè)計及制造技術(shù),因為Leica只擅長定焦鏡頭設(shè)計。徠卡則以部分由Panasonic推出的數(shù)碼相機作為藍(lán)本,得到松下的幫助改善電子系統(tǒng)。推出姊妹型號。如Panasonic LC-1和Leica Digilux 2以及Leica D-Lux 5和Panasonic LX5。以及M數(shù)位系列。X系列。

  使用徠卡相機的著名攝影師

  亨利·卡蒂爾-布雷松,H.C.Bresson。法國著名攝影師,瑪格南圖片社創(chuàng)始人。 羅伯特·卡帕,R.Capa。匈牙利籍美國戰(zhàn)地攝影師著名作品《中彈了》在生活雜志上發(fā)表后照片和攝影師迅速風(fēng)靡全球。羅伯特·卡帕也是馬格蘭通訊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據(jù)權(quán)威原本書說(Robert Capa, Thames&Hundson出版社2008, Photofile系列),卡帕沒什么錢,大部分時間是用較便宜的康泰時旁軸(那年頭還沒有單反),拍《中彈了》,用的是康泰時旁軸。

  阿爾弗雷德·艾森士塔特,Alfred.Eisenstaedt。著名作品紐約時代廣場的《勝利之吻》。照片里的男女主角只露了半臉,美國研究機構(gòu)和各大法醫(yī)實驗室目前(2011年)還未確定他們的真實身份,見V-J Day in Times Square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V-J_Day_in_Times_Square 。所以不存在國內(nèi)流行(1997年國內(nèi)某份攝影雜志)的擺拍一說。


內(nèi)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