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 nán zhào
古國名。唐代以烏蠻為主體,包括白蠻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原為六詔之一,因地處五詔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邏閣得到唐朝支持統(tǒng)一六詔。全盛時轄滇、川南、黔西。多民族雜居。通用漢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滅。
國語辭典
注音 ㄋㄢˊ ㄓㄠˋ 拼音 nán zhào國名。唐時有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稱為「南詔」。唐玄宗時,南詔王皮邏閣統(tǒng)一六詔,據(jù)有雲(yún)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後晉時為段氏所據(jù),稱大理國。後為蒙古所滅。
參見: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