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 ā lā bó rén
泛指說閃含語系閃語族阿拉伯語的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約23 000萬人(1995年)。多信伊斯蘭教,教派很多。部分信基督教。原住阿拉伯半島,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后,建立了橫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中國史稱大食),大力傳布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文。8世紀中葉起,分黑衣大食(首都巴格達)、白衣大食(首都科爾多瓦〔在西班牙〕)和綠衣大食(首都開羅),形成以巴格達、科爾多瓦、開羅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醫(yī)學、數學、歷法、建筑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對亞、非、歐某些地區(qū)中世紀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影響巨大;同時與中國進行經濟聯系、文化交流,并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國。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巴格達,黑衣大食滅亡;1171年和1236年,綠衣大食和白衣大食也先后覆滅。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境內的阿拉伯人,長期受奧斯曼帝國統治。19世紀起又遭受英法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在20世紀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分別建立了獨立國家。